查尔斯三世出手,对特朗普发出加拿大“主权警告”
文︱陆弃
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扬言要“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”之后,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以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方式,对这位“边境强买强卖者”做出了回应,5月26日至27日,他以加拿大国家元首的身份,亲自出席该国国会开幕仪式,并将发表御座演讲。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,加拿大首次由君主本人主持国会开幕,而这一时点的选择,显然不是外交礼节上的偶然,更不是一次空洞的“皇室仪式秀”。
在特朗普对加拿大发出关税威胁、政治恐吓、甚至主权挑衅之际,英国王室此举已不再掩饰其立场:加方不是美国附庸,不是“可交易的边境资产”,更不是特朗普口中的“准州级单位”,而是拥有独立历史、制度与尊严的英联邦国家。
按照惯例,加拿大国会开幕的“御座演讲”由总督代王宣读,此次却由查尔斯亲自朗诵。这不仅是程序上的“升级”,更是一种国家身份的确认与象征性的回击,回击那位口无遮拦、试图掀翻北美版图的前美国总统。在政治辞令外,这场仪式更像是一次由温和王室发出的、面对霸权政治的文化与制度抗议。
自从去年底特朗普公开把加拿大发展问题挂在嘴边、甚至“建议”其“并入美国”以来,加拿大国内对外部主权干涉的警惕迅速升温。加拿大总理卡尼在本月早些时候访美期间已明确表示:“加拿大是非卖品。”如今,查尔斯三世站上御座,以国王之身再度宣告这一立场,等同于向特朗普递上一封冷峻的“软性回绝信”,不是喊话,但胜似喊话。
展开全文
事实上,这并非查尔斯三世近月来第一次以各种“细节姿态”向加拿大释放支持信号。从2月起,他在多个场合佩戴象征加拿大的红色领带、在公共讲话中使用“英国和加拿大国王”的双重称谓、到特意访问加拿大之家、称颂加拿大在二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……这一连串看似温吞的举动,在外交语言中构成了鲜明的“象征体系”:不为直接对抗特朗普,但每一步都在划界线。
然而,这场“王室介入”的时机之精确,几乎可以称为一次完美的政治配合。加拿大方面显然深知,查尔斯三世尽管权力象征性质居多,但在外交礼仪与舆论领域拥有极强的“软实力后座力”。这一幕,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一个信号:在主权问题上,加拿大背后不仅有自己政府,还有象征国家认同的王室撑腰。
“政客新闻网”欧洲版更直言,此举是英国王室有意对特朗普喊出“我们不会让你不战而胜”。《现代君主制》作者克雷格·普雷斯科特也指出,查尔斯三世的演讲虽然没有明言“别插手”,但每一个象征动作都在讲述同一个意图:加拿大主权不可触碰。
当然,这种“国家认同表达”背后,也并非没有复杂的王室算计。英国首相斯塔默正在试图修复与特朗普的联系,甚至向其发出国事访问邀请。此时,查尔斯三世“偏向”加拿大,等同于在英国国内政治与美加外交之间的高空钢索上行走。一边要维持对英国政府忠诚,一边又必须表现出对加拿大身份的尊重,这无疑令查尔斯陷入一场微妙的外交平衡术。
不仅如此,查尔斯的亮相也不可避免地再次引发关于“加拿大是否应走向共和”的讨论。2023年一项民调曾显示,63%的加拿大人希望重新考虑与君主制的关系。如今国王高调主持国会开幕,反倒被加拿大共和派视为“最佳反推素材”:你越出现,我们越能说服公众这是一种落后体制。
但即便如此,加拿大政府仍旧慎重其事地安排了此次访问,并希望借助王室象征,为加拿大在特朗普施压下争取一份“超美视野”的战略自主。
可以说,这场只有24小时的“旋风式访问”,并非简单的皇家秀场,而是一场被高度政治化、话语化的主权保卫战。在外交与舆论交织之下,加拿大人正在借助他们的国王,对外表达:我们不属于任何霸权的延伸,也不会沦为白宫竞选的谈判筹码。
查尔斯三世的这一番国会之行,或许改变不了特朗普的咄咄攻势,但足以凝聚加拿大人对“不是美国”的集体认同。在软实力博弈中,这或许才是对抗“第51州论”最温和却最有力的一击。因为在王室的仪式与沉默之中,藏着一整套制度语言,在讲述“我是谁”,也在讲明“我不是你的人”。
查尔斯的演讲不为反击谁,但他站在那座由英联邦建制塑造的国会讲台之上,已然成为加拿大回应“吞并幻想”的国民意志代言人。特朗普可能永远听不懂这些象征语言,但加拿大人听懂了,这就足够。
评论